
馬英九旋風式的到芝加哥來訪問, 使他成為第一位冠有”中華民國前總統”頭銜的政治人物,對芝加哥而言,相當具有歷史的意義。我認為,馬英九的歷史定位不應該現在就由台灣那些離經叛道的名嘴和政客來妄下評論,而是應該在若干年後由未來的歷史學家執如椽之筆來做公允的評價,那才合乎歷史公道和正義,我並不認同所謂的”馬英九無能、國民黨毀在他手上”的論調,我相信馬英九的從政之道是合乎中國的人文精神和倫理道德的,雖然他以嚴法為金律的思維與現實的政治捍格不入,但是他的執著、理性和開明足以證明他是一位秉公、中庸和清廉的政治人物,在我的觀點中,馬英九在大多數的時候是一位嚴肅的法律人物,他只有在少數的時候,才是一位權重的政治人物,他常常因為擇善固執而遷怒眾人,但是他卻不以為意,也因此而折傷了許多人,那就是很法律的馬英九,很不政治的馬英九! 政治魅力十足的馬英九在卸下中華民國總統職務整整半年之後旋風式的來到了芝加哥訪問,芝加哥全僑龍頭中華會館以空前的大陣仗來迎接這一位風雲人物,因為他是芝加哥歷史上第一位冠有”中華民國前總統”頭銜的人物到訪,所以意義相當不凡,非常值得一書。 芝加哥與中華民國的歷史淵源相當久遠,回溯滿清末年,國父孫中山先生艱難困苦的在海外奔走革命,他曾經三次來到芝加哥向華僑籌募革命經費以及宣揚他的三民主義思想,他曾經在芝加哥中華會館留下了歷史足跡,並且有圖為證,當然,更難能可貴的是,當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成功的那一天,孫中山先生正好是在芝加哥,所以芝加哥與中華民國的創建密不可分,”歷史上的今天” 也會留下”芝加哥”這三個字。 馬英九的這一次的風城行備受芝加哥僑界的重視,負責接待的中華會館很早以前就已經由黃于紋主席與陳達偉董事長召開過多次董事籌備會,在僑務委員項邦珍的運籌帷幄之下,安排迎接的工作一直在默默的進行,由於馬英九長久以來在海外僑界累積了相當祟高的聲譽,所以當他在幾天之前的深夜短暫過境芝加哥時,就有許多熱情的僑胞到機場歡迎他,由於他這一次訪美的主要行程是應邀前往印第安納州聖母大學(Notre Dame)參加由抗日名將劉放吾將軍之子劉偉民捐款創建的”亞洲領袖論壇”發表專題演說,所以他在演說完了之後才又輾轉來到芝加哥訪問。